伴随长债收益率下行,我国债券市场持续火热,债券价格走高。

  第一财经采访获悉,中小银行热衷购买长期限债券,资管机构配置较多信用债,理财子公司嵌套信托、保险资管等渠道配置债券的规模上升,一些以长期债券为底层资产的资管产品也受到了广大公众投资者的追捧。与此同时,企业资金进入债市的情况也有所增多。

  记者了解到,某企业4月末在某银行存款时点余额13.3亿,自4月末手工补息暂停后,为追求产品收益水平,5月起陆续在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目前存款时点余额2.9亿,理财余额10.9亿。

  债市火热的背后,潜在风险不容小觑。近日30年、50年国债收益率已先后跌破过2.5%,市场做多情绪持续高涨。

  一位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债市不会永远上涨,当前市场反转的风险不断增大,央行此前已多次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预期反转可能造成挤兑

  对公众而言,预期反转可能导致资管产品大面积赎回,造成挤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长债利率风险很大,投资者明知有风险但仍存博弈心理,从众行为也加剧了市场超涨情形。但是,从以往各类金融市场运行惯例看,涨得越高,未来跌幅也会更大。一旦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预期逆转,债券市场下行会击穿前期积累浮盈,引发大规模赎回,进一步加剧市场下跌,2022年理财产品赎回潮就是典型案例。

  而对机构而言,利率风险敞口过大可能导致硅谷银行事件重演。

  上述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利率下行阶段,不少机构通过拉长久期追求投资收益。但在久期倍数效应下,长债价格对利率变动十分敏感,未来利率出现回升,投资机构可能面临严重亏损。

  业内人士反映,近期一些农商行超配中长期国债,这些机构原本风险就比较高,出现大额亏损将会冲击资本底线,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会相互交织放大。

  近期日本农林中金银行巨额亏损也是债市风险的现实案例。

  6月18日,日本农林中金银行宣布本财年亏损可能达到1.5万亿日元,是此前预估的3倍,原因是长期过度依赖海外债券投资。

  截至今年3月,在农林中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海外证券投资占到40%,同期贷款仅占18%。在美欧持续、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债券投资风险显性化。一方面,海外债券投资收益率仅为3.87%,而外币融资成本快速攀升至5.25%,净利息收入大幅亏损。另一方面,海外债券价格也在大幅下跌,投资组合市值重估后,账面出现巨额损失。

  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机制下,市场对债市转向的情绪反应可能更加敏感。

  市场专家表示,净值化管理机制下,资管产品投资者可看到市值动态变化,对市场波动更加敏感。若未来债市转向,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就会明显下降,担心亏损的投资者很有可能竞相赎回产品,放大市场波动。近期债市火热也促使一些本不具备债市投资资格的机构通过寻找“代持”违规进入债市,市场转向后也可能产生利益纠纷。

  央行债市管理从喊话转向行动

  在债市持续上行背景下,存款分流债市的情况较为突出。

  第一财经采访获悉,资管产品募集增速回升较快,6月末同比增长了11.6%,较大程度分流了银行表内存款。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243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21万亿元。

  广义货币(M2)增速有所回落。6月末,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

  上述权威专家分析,近期M2增速下行,这方面因素影响较大,若未来存款持续大量分流,不排除M2还会继续较快下滑。当前的形势对政策调控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是有效信贷需求偏弱,大体量的存款分流又对金融数据带来明显扰动,货币政策靠“放水”是解决不了的。

央行出手校正债市风险,警示投资者过度入市  第1张

  此外,在长债利率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央行进一步降息引导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空间也受到限制。债市的影响已在加大,央行对债市管理也从喊话转向行动。

  上述权威专家表示,7月1日公告决定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市场不能低估央行决心。

央行出手校正债市风险,警示投资者过度入市  第2张

  实际上,国债借入和卖出有助于平衡市场供求,防范债市风险。

  第一财经采访了解到,目前央行已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协议,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的方式借入国债,未来将会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借入规模,并择机卖出,以平衡市场供求。

  央行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线、校正债市风险的决心很大。专家也表示,市场无须担忧卖出国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并未改变,完全有能力把握好货币和债券两个市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短期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另外,近期央行还公告推出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业内专家认为,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有助于加强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既避免短期资金淤积,又能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对债券市场资金平衡也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常态化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该工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精准性。在市场流动性饱和时,通过临时正回购操作回收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维护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在下午4点至4点半资金集中清算可能发生流动性紧张时,通过临时逆回购操作可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保持支付清算通畅,确保流动性安全。

  此外,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更好地引导短端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强化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政策性。